都市车界|2023年,车圈发生了七件大事
记者 张雪 见习记者 鹿青松
2023年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大事频发的一年。国内外的政策背景、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给各汽车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共同回顾国内汽车行业的七件大事件。
一、一场价格战,从年初打到了年末
论及贯穿全年的车圈重大事件,价格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2023元旦刚过,特斯拉就携Model 3及Model Y全系国产车型下场“掀桌”,将两款车型价格下调超过10%,以创下历史新低的售价“率先发难”。众多新能源车企选择接招,引发了一轮降价的连锁反应。
3月份,降价“战火”烧到了燃油车领域,随着湖北省政府联合东风汽车开启的购车补贴政策落地,“12万买东方雪铁龙C6”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并引发了众多品牌的跟随降价。有媒体分析,此次降价主要是为了提振市场,同时部分车企或经销商面对即将实施的“国六 B”新规,也有清库存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6日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携手16家车企,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包含“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内容。两天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声明称,上述内容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将上述条款从承诺书中删除。
到了年底,这场价格大战进入了最终的高潮。为了完成全年销售KPI,同时避免库存车“新款变老款”,众车企全面开启以价换量的促销模式,以折扣立减、现金补贴、权益礼包等各种让利方式实现最终冲刺。
在各大汽车厂商厂商“以利润换空间”的促销推动下,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独善其身”。小鹏汽车营销副总裁易寒曾表示,“价格战更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国内市场也或因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二、国产车“高端俱乐部”屡添新成员
国产汽车品牌在卷价格的同时,多款车型已经在不同的细分赛道走上了冲击高端的道路,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品牌方面的强大潜力。
9月20日,被誉为“国产SUV天花板”的仰望U8豪华版杀入百万阵营,定位为新能源硬派越野,被外界视为比亚迪突破自主品牌的一次新尝试。
10月9日,纯电超跑昊铂SSR宣布正式上市,推出常规版、Sprint极速版、Ultimate赛道版车型,售价区间为128.6万元-168.6万元,在超跑赛道上发出了中国制造的声音。
11月17日,高端豪华越野SUV坦克700 Hi4-T首发限定版于广州车展正式首秀并开启预售,预售价70万元,首批限量70台,根据坦克品牌官方宣布,自开放预定以后,70台名额仅在55秒内即全部售罄。
12月23日,2023NIO DAY活动在西安举行,蔚来全新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正式亮相当场,预售价格80万元,上市后将与奔驰S级、保时捷Panamera等车型竞争。
三、你方唱罢我登场,车市变化更迭
汽车圈“群雄争霸”,仍有新品牌、新车在不断亮相。
在宣布“为梦想窒息”多年以后,贾跃亭的造车梦终于得以阶段性实现。8月14日,法拉第未来宣布,正式交付首辆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给首位塔尖用户。
法拉第未来官方称,“首辆FF 91的交付是FF首次进入营收阶段并正式进入完整经营闭环阶段的标志性重大拐点。”
选择在目前的时间入场的还有雷军的“梦想之车”小米汽车。小米的跨界入行,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超级电机、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小米智能座舱等技术。不过,大家最为关心的售价至今仍未揭晓。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尤为激烈。已有汽车品牌弹尽粮绝、黯然谢幕。
从去年开始,威马汽车便陷入了工厂停产、门店倒闭、降薪裁员等负面舆论之中。10月18号,威马汽车发布了一篇微博推文,就“申请破产”“App使用异常”“创始人沈晖跑路”等言论一一进行了澄清。但是,威马汽车微博的更新从此停在了这一天,之后再无任何发声。目前,仍有威马车主在网上发帖,表示车辆存在无法进行质保、无法更换官方配件等售后问题。
同样在10月份,三菱汽车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
有分析指出,三菱汽车败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的普及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使其在华销量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三年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可谓惨淡的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
四、自动驾驶,由L2向L3迈进
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四部委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国内高级别自动驾驶上路运行有了完善的标准和规范。
12月14日,宝马集团官宣,宝马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近期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成为国内首家“试水”L3的车企。
奔驰紧随其后,成为首批获批北京市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同一天,智己宣布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到目前为止,拿到L3道路测试资格的车企除了宝马、奔驰、智己,还有阿维塔、埃安、深蓝和极狐。
下一步,对于L3的认证势必成为智驾汽车绕不开的一道坎。多家车企向自动驾驶L3级别的迈进,预示着智驾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也代表着车企宣称搭载的辅助产品为“L2 ”“L2.999”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一众网友表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自动驾驶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自我宣称,还是需要官方盖章认证。
五、车企摩擦不断,“掐架”“互怼”成常态
长久以来,车企之间的“骂战”时有发生,今年的“骂战”似乎尤其多。从2月份的起亚高管杨洪海发文怒怼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开始,今年就不是那么“太平”。
5月份,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已对比亚迪旗下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当日中午,比亚迪官方账号回应称,长城送检的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检测报告无效。
11 月初,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针对AEB展开隔空“骂战”,余承东炮轰道:“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 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 AEB 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随后双方公众号各自发布推文大打嘴仗,而各路大V、各家车企高管纷纷表态,将“骂战”演变成了一场关于AEB的全民科普。
而年终的“大戏”则发生在汽车媒体与车企之间,某汽车App的冬季测试测试数据发布后,余承东在朋友圈表示该测试没有“科学与严谨”,吉利、长城等多家车企也对测试的公平性及结果表示质疑,最终掀起了一轮关于新能源汽车冬季纯电续航里程的大讨论。
六、抱团取暖组成阵营联盟
虽然“骂战”不断,但是依然有大批车企通过“联姻”共同应对市场冲击。无论是“华为 赛力斯”“华为 奇瑞”还是“奔驰 宝马”“蔚来 长安”,车企联手已然成为常态。
5月份,长安汽车与吉利“化干戈为玉帛”,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年中,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并于12月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备忘录。
10月底,零跑汽车与全球巨头Stellanti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
11月,长安汽车分别与蔚来和华为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及《投资合作备忘录》。
11月29日,吉利与蔚来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11月30日,奔驰宝马更是超越百年的竞争关系,携手合作官宣合作,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12月1日,华为与江淮汽车签署合作协议,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据悉,继与赛力斯、奇瑞合作之后,鸿蒙智行战线还将会有北汽、江淮的加入。
七、补电领域“大动作”频发
经过多年汽车产品上的“内卷”,车企终于将目光瞄准了补能领域的基础设置建设。众多车企为了抓住补能领域建设最后的“蓝海期”,纷纷宣布开放、建立不同标准的补能网络。
11月28日,特斯拉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全场景充电网络开放升级,累计开放超充站35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250多座,100%覆盖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及直辖市,支持更多非特斯拉车辆。
11月30日,奔驰宝马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据悉,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
12月8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华为计划2024年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为消费者带来“一秒一公里”的便利。
在12月23日的NIO DAY上,蔚来汽车发布第四代换电站和640kW全液冷超快充桩。第四代换电站支持多品牌共享换电,并配备站顶光伏系统,可缩短22%换电时间。同时蔚来宣布,将于2024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新增20000根充电柱。
写在最后:
车市风云变幻。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发布和消费者认知的进阶,汽车行业每天都会有新鲜事发生。但无论怎么变化,我们始终相信当初选择汽车行业的汽车人,他们的初心不改。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他们依然加足马力,奋力向前,纵横驰骋。加油吧,汽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