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字号 呈现新风貌(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图①:斲丧者在全聚德前门店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图②:传统手工制药传承人展示手工泛丸武艺。
胡庆余堂供图
图③:赤水曾氏晒醋出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图④:北京市前门大街夜景。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克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度文物局连系印发《关于增强老字号与汗青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斲丧的关照》,提出增强老字号汗青文化资源掩护操作,出力晋升老字号与非遗、文物和博物馆等的融合成长。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有近800家涉及非遗项目,87家是国度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标掩护单元。增强老字号与汗青文化资源联动,不只有利于老字号的创新成长,也有助于中华优越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本版聘请记者拜望了一个老字号贸易街区、一家老字号博物馆、一名老字号非遗传承人,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增强汗青文化资源掩护操作,越来越多老字号泛起出新风采。
——编 者
北京前门大街——
老字号+国潮 古都商街新活力
本报记者 贺 勇
北京中轴线上,有一条世界有名的贸易街——前门大街。数百年间,这条大街见证着古都的汗青变迁。连年来,这条承载着老北京影象的街道修缮后重焕色泽,全聚德、自制坊、都一处、天兴居……全长840米的前门大街汇聚着30余家老字号,已经成为旅客体验隧道老北京风味的必去之地。
穿过符号性的五牌坊前行100米,路东就是全聚德前门店。现在,这家店是集“中轴线文化”和“京味饮食文化”为一体的老字号文化体验店。在体验区,3款定制糕点礼盒吸引了很多顾主立足。礼盒包装计划回收书简卷轴的方法泛起。打开礼盒,以永定门为始、钟楼为末的12座构筑组成的中轴线跃然面前。
“作为街区汗青久长的老字号之一,全聚德但愿通过品牌创新,更好地把老字号和北京文化团结起来。”认实情关运营的司理宋诗伟说。据统计,春节假期以来,北京首要老字号餐厅堂食线上买卖营业额同比客岁增添近50%。
发掘文化基因、收成年青受众,尝到长处的不只是全聚德。就在全聚德前门店向南不到50米的吴裕泰,前来选购茶叶的顾主络绎一直。过道柜台上的“只此青裕”袋沏茶系列,引人留意。据相识,“只此青裕”袋沏茶系列名字灵感来历于《千里山河图》。“这个‘只此青裕’袋沏茶系列卖得出格火,年青人买的尤其多。”伙计说。
“东城区老字号数目浩瀚、汗青久长,形成了王府井和前门两大集聚地域。我们着重引导老字号与新斲丧相团结,在《东城区培养建树国际斲丧中心都市树模区实验方案(2021—2025年)》中明晰老字号传承掩护、集聚成长等重点使命,替换全区资源敦促老字号的掩护和成长。”北京东城区商务局相干认真人先容。
前门大街77号的四联美发博物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发式的汗青变革、行业人物等内容;广誉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荣宝斋陶醉式体验研学馆等民间博物展馆,在前门大街落户表态;朱炳仁等非遗传承人创建文创事变室、艺术体验店,形成文旅斲丧新亮点……勉励传统老字号进级、敦促创办民间博物馆、开拓衍生文创产物,东城区让传统文化与贸易生态实现更新,建树具有京味特色与当代活力的高品格步行街区,敦促古都商街一连迸发朝气活力。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传承不保守 创新不忘本
本报记者 江 南
摇摆发抖竹编圆形药匾,中药研粉随之上下翻飞,颠末上千次旋转翻腾,药粉和水融合形成一粒粒巨细匀称、紧实圆润的药丸。
浙江杭州清河坊老街上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中药传统手艺手工泛丸的展示现场,老是引来观众阵阵赞叹。
泛丸的先生傅叫丁光亮,已在胡庆余堂事变50多年,也是传统手工制药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用筅帚沾水刷上药匾使之潮湿,再添入必然剂量磨好的药粉,开始熟习多年的操纵。
“手工泛丸是个实力活,更是本心活。”丁光亮说,制丸要用足用好原料,做一次丸剂,约莫要用1公斤药粉,前后耗费近1个小时,容不得丝毫轻率。“做药如做人”,用料精准、工艺精深正是中药行当从颐魅者的天职。
走进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木布局构筑古色古香,这是这家老字号1874年建设时行使的古构筑,也是今朝海内生涯齐备的晚清工贸易类古构筑群之一。在这里,旅行者能近间隔看到吊蜡丸、手工熬膏、铁船磨粉、手工切片等传统中药手艺展示,还可以在手事变坊体验一番。
1988年,胡庆余堂古构筑群被列入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又被列入首批国度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百余年风雨,胡庆余堂不只是一家药店、药厂,现在也在药材栽培、成药出产、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规模形成中医药财富链机关。
在胡庆余堂团体董事长、总裁刘俊看来,要增强老字号汗青文化资源发掘、促进老字号汗青文化资源操作,让老字号融入新的期间,必需“传承不保守,创新不忘本”。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有一块非凡的匾额:它不是朝外挂,而是面朝店内,给自家员工看。这就是首创人胡雪岩在开业之初写就的“戒欺”匾。匾中所言“药业相关人命尤为万不行欺”,表此刻传统制药全进程,入药的药材必然要“真”,制药更要字斟句酌。
让老字号更芳华,有恪守,也要有成长。客岁杭州市宣布的“宋韵佳构研学线路”中,胡庆余堂是研学点之一。以中药博物馆为依托,与药材栽培基地、药膳烹调武艺、当代化工场等财富链深度融合,胡庆余堂将开启一条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吸引中小学、高职院校门生等参加体验,并开展集传承文化、研学教诲、校企相助为一体的共建项目等。
赤水晒醋非遗武艺传承人曾泉霖——
恪守匠心 试探新路
本报记者 黄 娴
冬日午后,暖阳高照。穿过“赤水曾氏晒醋”工场丰富的大门,一阵醋曲香由远及近。拾级而上,数以千计的土黄色自然晒露缸映入眼帘,甚为壮观。晒醋建造,这项有着上百年汗青的手工武艺,在这里悄悄沉淀、生生不息。
经古法酿造,醋醅和半制品醋都在阳光下持久曝晒而成,赤水晒醋因此得名。曾氏家属晒醋已有百年汗青,“曾氏”商标也是贵州老字号。酿造好的赤水晒醋呈红棕色,醋汁黏稠、口感柔和、酸味醇厚、微甜爽口。
仅凭一双手就能把控醋醅的湿度,曾泉霖先容起制醋的工艺,如数家珍:制曲、发酵、制醅、曝晒、取醋……看似简朴的一瓶醋,从发酵到制品醋总共要经验12道工序,历经5次自然发酵,必要3年以上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