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 | 叶嘉莹,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知道尚有这么多人喜好诗教,我很兴奋。” 在百岁生日那场直播中,诗词各人叶嘉莹满头银发,一字一句都表暴露对诗词的热爱。
24日,南开大学透露,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传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归天,享年100岁。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叶嘉莹是个传奇,生平不算顺利,却足够出色,与诗词结伴的人生,几十年来一向绽放华彩。
她有弱德之美,但从不是一个弱者,身世书香家世,历经崎岖,曾饱受保留困窘之苦,但始终与诗词相依,从中获取强盛的生命力和支撑,并捐出巨款致力于敦促诗词教诲。
“日间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生平挚爱诗词,亦将一片丹心赋予三尺讲台。
她曾经说,追念生平,本身其实是荣幸的,“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
漂荡半生
叶嘉莹喜好荷花,亦与诗词有缘。由于出生在农历六月,怙恃说那是荷花的生日,她的奶名便取了异常诗意的“小荷”。
叶家算得上是书香世家,固守礼节。闲暇年华,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冷静研读。
在精采的家庭气氛陶冶之下,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父亲是发蒙先生,会拿毛笔与朱砂在黄裱纸上写字、画圈,教她辨识字形字音,讲授个中的原理。
或者也是在谁人时辰,她的内心便早早种下了诗词的种子,只待时日,便可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好景不长。读初二那年,“七七事务”发作,北平沦亡,叶嘉莹一家人的糊口很快陷入逆境。“冬天去上学,在巷口拐弯的处所就能望见冻死饿死的人。”
母亲因病归天,刚考入辅仁大学的叶嘉莹写下八首《哭母诗》,悲哀不已。
本来安静的糊口被冲破,她似乎一叶扁舟,被卷入了期间的洪水。1948年。24岁的叶嘉莹在南京成婚,不久在战乱中随丈夫搬家台湾。
当时,她不曾想过会归期遥遥。到台湾不久,丈夫因故入狱,陆续几年音信全无,出狱后再没有事变,叶嘉莹便靠着辛勤教书,包袱起养活家中老少的重担。
才能出众的她在台湾的中学、大学讲古诗词,很受门生接待,更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海表里多所知名高校邀聘为客座传授及会见传授。
叶嘉莹的名气越来越大。然则,她的内心一向思念故土,常做“回不去”的梦:梦中回到田园北平的四合院,院子却门窗紧闭,她怎么都进不了门,只能持久地彷徨于门外。
时刻来到上世纪七十年月,叶嘉莹看到了返国的但愿。1978年,她申请自费返国教书,从此受邀来到南开大学。
与诗结缘
“千年传灯,日月成诗。”叶嘉莹始终不曾停下研究古典诗词的脚步。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伶俐,支持叶嘉莹渡过了一生各种荆棘。数次经验患难,她丢掉了衣服、行李,却始终将恩师、诗词人人顾随的讲课条记随身携带。
“由于我知道那些对象的代价。天地之间,除了这些条记,再也没有记录先生授课的对象,是他把诗富厚柔美的生命通报出来,以是,拼尽统统,我也要把这些对象带出来。”
糊口刚一安宁,她便将之交付恩师女儿,并着手清算出书,“我授课也从不凭证先生的(条记)。只是认为,若先生的头脑就这样失传,很痛惜。”
“除了笔墨,做什么都轻率。”曾有人云云奚落叶嘉莹,她壹贝偾报以一笑。
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的时辰,叶嘉莹天天泡在图书馆研究王国维《人世词话》,早、中、晚三餐不外是各一个三明治。与诗词生平为伴,她甘之如饴。
她一向在全力教书,想把本身亲身材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柔美、高洁的天下汇报年青人。
“我所做的不是为了小我私人的追求。”叶嘉莹说,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宝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昔人,后对不起来者”。
叶嘉莹。
弱德之美
在南开大学教书时,叶嘉莹的教室上经常挤满了人。人们既倾心她的才能,也为她身上披发出来的和善气质所折服。
凝结人生履历,叶嘉莹自创了“弱德之美”的观念。“弱德”不是软弱,是在最坚苦的时辰,仍有一种精实力力支持。
无论是一般照旧接管采访,她简直很少主动向旁人聊起本身曾经担当过的崎岖。她妆扮得体,衣着清爽素雅,外表和善,心田操守从不因外物而变。
她相识古典诗词的代价,终生致力于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曾捐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其后,叶嘉莹将积年稿酬及出售北京、天津房产的收入计1857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敦促诗词教诲,后又于2019年再次向迦陵基金捐赠1711万元。
很多人惊奇她的慷慨。叶嘉莹淡然回应道,“我从来不为本身的得失好坏而烦恼。我心田有抱负、有持守。这样我就活得心田很安全,也很快乐。”
闻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叶嘉莹老师是中华诗学的代表,是以中汉文化作为生平之本的人。她很是纯正,她的立人之本就是中华诗词文化。
2019年9月,叶嘉莹获南开大学教诲解说终身成绩奖。2021年2月,她被评为“打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归纳综合了叶嘉莹的生平,“转蓬万里,情牵中原,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大雅的老师。”
现在,“诗词的女儿”辞行尘寰,大雅永存人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