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出来的痰,吞下去会致病吗?
点击蓝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咳
痰
呼吸系统需要具有多种机制抵御这些有害物质的入侵,痰液的正常分泌及排出就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防御武器。很多人一旦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咳嗽、咳痰,把痰吐出来当然是最恰当的做法,但是对于不会咳痰的人,尤其是小孩子,或者痰液实在是特别黏稠无法顺利咳出的,万一将痰液吞咽进了肚子里,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呢?有一种说法是“咳不出来的痰吞下去会导致疾病”,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会咳痰?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咳痰。正如我们的屋子需要每日清扫保持整洁一样,气道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黏液,在纤毛细胞规律摆动下恰似是呼吸系统这间房子的保洁员,时刻清扫吸入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咳出来的痰液不仅包括气道分泌的黏液、空气中的颗粒、细菌、病毒,还包括吞噬有害颗粒的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及衰老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等,所以咳痰的过程就是身体主动排出有害物质的过程。
痰液都去哪儿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会产生约100毫升痰液。这么看来每天的痰液还真不少,但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每天都大量咳痰的感受呢?原因是大部分的痰液会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经过咽部,经吞咽进入胃内。只有存在细菌及病毒感染、过敏等情况下,肺部会产生大量的痰液以加强对有害物质的清除,这时候这些痰液会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之后经口咳出。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咳出痰液,而在呼吸道存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情况下会咳出较多痰液。
痰液是如何咳出的?
痰液的正常咳出包括呼吸道黏液的正常产生和呼吸道纤毛正常摆动两个重要因素。如果黏液过稠,就如黏在地板上的口香糖,无法轻易清除;如果纤毛被破坏或摆动异常,则如没有扫帚的保洁员,不能将垃圾清扫出房间。
肺囊性纤维化的患者由于黏液变稠、增多,原发性不动纤毛综合征患者则由于纤毛不能正常摆动,均导致黏液不能正常排出、细菌等病原体不能有效清除,导致肺部反复感染,迁延不愈。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由于支气管正常结构破坏,痰液排出不畅,也会使感染反复发作,而感染可进一步破坏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吸烟者可导致黏液分泌增多、破坏纤毛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痰液的增多及排出障碍,久而久之形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意识障碍者若痰液产生过多,由于不能正常排痰,甚至可导致窒息死亡。
由此可见,正常排痰对于维护呼吸系统的正常通气很重要,痰液增多的患者,需要积极主动咳痰。如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通过口服化痰药物、雾化等方式使痰液变稀薄,还可以采用体位引流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
痰液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除防御功能外,痰液还充当了报警员的角色。痰液的性状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痰中带血时,需警惕肺栓塞、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粉红色泡沫痰则提示可能发生了急性左心衰竭,需尽快就医治疗。铁锈色痰提示可能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黄色及翠绿色痰提示可能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白色黏痰,拉丝且不易咳出提示可能为念珠菌感染。脓臭痰提示可能是厌氧菌感染等。
当肺部感染时,医生会将患者咳出的痰液送病原学培养,根据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也就是说,通过分析痰液得出的信息可以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对于不能正常咳嗽、咳痰的婴幼儿,则需抽取胃液进行检测。
咳痰时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都知道,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经过飞沫传播,如细菌、病毒等。因此,当我们生病咳痰时需要注意不能随地吐痰、打喷嚏时要使用纸巾、患病期间多戴口罩,以上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咳不出来的痰吞下去会导致疾病吗?
对于成人,在痰液增多时一般可将痰液经口咳出,而部分儿童由于不会咳痰,常将痰液吞进肚子。那么,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咳不出来的痰吞下去会导致疾病吗?
上文我们提到,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产生的约100毫升的痰液均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经过咽部进入胃内的。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痰液产生增多并包裹细菌、病毒,虽然胃酸可杀死部分细菌,但部分细菌仍然可以存活,如肺结核患者将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吞咽入胃,胃酸并不能杀死这些病菌,可导致消化道结核病。
因此,虽然健康人将部分痰液无意识地吞咽入胃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在呼吸道感染时还是尽量将痰咳出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