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保时捷电气化转型之路遇阻,寻求中国车企合作遭拒
7月26日,大众汽车发布声明,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作为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不仅是财务投资,同时双方还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在战略技术合作方面,小鹏和大众将利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小鹏G9平台、智能座舱和 ADAS辅助驾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受此消息影响,小鹏汽车美股开盘快速拉升,股价一度大涨超40%,股价创一年以来新高。
此消息一出,即引发了行业热议。
事实上,在大众和奥迪官宣之前,保时捷就已经寻找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机会。汽车分析师Jason透露,保时捷为了寻求平台合作,找过比亚迪、理想和蔚来三家国产品牌,但均被拒绝。他认为,小鹏与大众合作是各取所需,而日韩品牌会逐渐放弃中国市场。
据悉,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不包含电子乙烷、电子煤油和电子乙醇等电子燃料)。迫于法规,几乎所有欧洲车企都集中资源往电气化方向转型,保时捷也不例外。
根据规划,2025年保时捷新推的产品将有50%实现电气化,包括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纯电动车的交付量占总销量的80%以上。至于在产品方面,Macan、718 Cayman、Cayenne和Boxster都将实现电动化,剩下比较知名的911未来将采用电子燃料,成为品牌唯一一款内燃机车型。
但目前来看,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之路也并不顺遂。回顾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之路,确实推出了不少新能源产品,但只看纯电动车型,目前也只有Taycan一款,Macan EV的交付工作已经推迟到明年。此外,保时捷Taycan主要的亮点是设计、性能和操控,在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等方面远远未达到百万级产品应有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保时捷新车的全球交付量达到16.74万辆,同比增长14.7%,而Taycan受到供应链不稳定的影响,全球仅交付17991辆,同比下滑5%,成为品牌产品线中唯一一款销量下滑的车型。
但如果只看中国市场的数据,中国市场仅同比增长8%,在各区域市场中增速最低,但43832辆的半年交付量依然是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水平。得益于国内纯电需求的高速发展,保时捷Taycan在华交付量同比大涨46%。
作为保时捷连续八年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消费者已将智能化程度视为购车时的重要参考维度。针对这样的市场趋势,如何在保持保时捷品牌底蕴的同时,在产品层面拥有更多的吸引力,成为保时捷中国团队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中国的电气化转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快的,尤其在造车新势力品牌加入后,更是加速了这样的进程。中国市场的这些变化和发展势头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也证明了我们所制定的电气化战略虽然大胆但十分正确。” 负责保时捷销售与市场业务的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冯佩德(Mr.Detlev von Platen)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的认识非常清楚,如果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不能取得成功,那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成功也无从谈起”。
为此,保时捷也在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冯佩德认为:“保时捷的投资首要就是在中国市场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我们重点关注的有软件开发领域、驾驶体验领域、互联技术、电池技术,还有围绕客户出行服务打造的全生态合作伙伴等。”
“产品是我们持续发展的重点,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性能,这在中国市场都是基本的配置,这些设计能够让我们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只有这些举措还不够,保时捷还要保持现代奢华的定位,不只是让消费者买这个产品本身,而是他买了这个产品之后带来的认知、体验,还有归属感。”冯佩德表示。因此,中国市场是保时捷最关键的区域市场,抓住中国市场对品牌快速往电气化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时捷亟需在中国找到一位合格的合作伙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