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机器人停车仅需两分钟? 我们和车友实地体验后发现...
微信扫码,直接一次看完附近所有城市低价
(附近城市均有经销商可售卖至本市)
图白昊天 文白昊天 责编彭钊
编者按:经过体验后,我发现虽然大兴新机场的智能泊车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项技术的闪光点也很多。据悉,机场相关的运维方也已经结束了试运营,开启了调试升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自动化技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搜狐汽车·黑·客]日前,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大兴新机场正式启用。机场在黑科技方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脸识别、无纸化与机器人泊车等技术让我们赞叹的同时也充满好奇。黑·客作为专注汽车科技的媒体,这次就借着假期与志愿者车友一同走进了大兴机场,与大家一起了解、体验“机器人泊车”这项被人称为“两分钟搞定停车”的趣味科技。
[ · 机场基本介绍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位于中国北京市大兴区及河北省廊坊市之间,距首都机场67千米,承载疏解首都国际机场压力并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的职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12月开始动工, 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运。 机场建设仅历时5年,被称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机场航站楼综合体建筑140万平方米,可停靠飞机的指廊展开长度超过4000米,机场规划268个停机位。除了建设理念超前,充满艺术感外,在自动化等高科技领域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 · “两分钟搞定停车”,这是一项什么技术? ]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这项技术。这款智能泊车助手的运营方名为LTSMART。这家丽亭智能科技LTSMART与德国serva transport systems公司联合设计研发了一款名为RAY的机器人泊车系统并将其应用在了大兴新机场。根据公司官网的介绍,这一技术“可在同等面积下增加60%的停车数量”。
那么这款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通过机器装配的四只(像叉车一样的)“大钳子”,RAY机器人可以在车辆侧面,将四个车轮“抬起来”,并运送到系统算法安排下的停车位上。
此外,这项技术已被应用于德国奥迪汽车工厂,协助临时储存Q5),A4)和A3型号车辆;并在2014年6月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开启运营。从理论上讲,这一技术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机场与工作人员沟通,并查询了相关资料后,我们了解到:大兴机场这一智能泊车的目的是“帮助不想浪费大量时间在寻找停车位的、或是时间紧急需要赶飞机的客户节省时间,助力泊车”。在宣传中,我们注意到LTSMART的智能停车场有这样几个优点:1. 车库空间更大,停车入位、上下车的空间更大 2. 不需要为了寻找停车位烦恼 3. 机器人停车速度快,节省时间 4. 停车场离登机口更近
[ · 亲临体验“机器人停车”:进的快 出的慢 部分车型难匹配 ]
那么,这项技术到底长什么样?在机场的运行情况又是否像宣传中的那么好呢??我们找到了一位希望体验这一技术的车友,一起来到大兴机场,体验机场的智能泊车功能。
LTSMART的智能泊车停车场(下文简称智能停车场)位于P2停车楼1层,根据指示牌就可以找到。P2停车楼1层的智能停车场由四面大铁丝网“划出地盘“,智能停车场周边则分布着普通车位。据悉,这座智能停车场共有148个停车位、4个交接站、2台机器人。
来到智能停车场,由于车位较少,笔者将车停在了智能停车场的入口对面的普通车位上,开始记录谢先生驾驶的奥迪A4L)体验智能泊车的过程与时间。停车时间较快,大约8分钟,取车时间等候时间较长,约13分钟。
但刚到停车场我们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去哪里排队等候?智能停车场有4个口(即4个交接站),哪个是入口?虽然没有标识物引导。但工作人员就在现场,直接引导我们将车停进交接站,这个交接站,基本就是一个“等待车库“,为了更加形象理解,我们接下来将用“车库”代称“交接站”。
由于机场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普通车位还没占满,来智能停车场的用户也比较少。我们没有排队,直奔主题。首先,工作人员让我们将车车头朝前停进车库,在几次调整将车身调直后,智能系统提醒我们带好钥匙钱包等贵重物品锁门下车。由于车身调整过程较长,这一过程大概用了3分钟。
出了车库,在车库门口的机器上我们进行了注册账号、填写车型/车牌号与取车时间等相关信息,这过程大概用了5分钟,如果去掉注册信息的时间,大概是2分钟。
随着操作完成,车库的门缓缓关闭,而车库右侧的门则缓缓打开,一台RAY机器人用了大概20秒来到了我们面前,开始尝试将车抬起来,转移到车位上。很快,机器人就将这台A4L抬起,与此同时,车内的警报声也响了。工作人员在一旁表示:这是奥迪报警系统的通病。随着机器人的移动,试验车的尖叫声离我们越来越远。谢先生拿出钥匙对爱车进行了远程控制,关闭了报警声。但他表示:还好车停的比较近,要是停车的距离较远,我可能还要绕一圈到那头去解除警报。
在谢先生的车停稳后,下一辆排队体验的车主也将车停进了车库,在一系列列操作后,RAY机器人却迟迟不见踪影。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停车场共有四个车库用于车主停、取车,两个机器人进行工作。迟迟没有机器人来取车,是因为其他两个区域的机器人都在工作中。
把目光转向边上的“车库“,我们发现,一辆上汽通用旗下的GL8似乎难住了智能机器人:”大爪子“接近轮胎后,发出警报声,又退了回来,似乎无从下手。现场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道:由于搬运过程需要由计算机与感应摄像头等设备对车辆轴距进行计算,机器人无法支持过长轴距的车型,所以需要由人工进行数据核定。
由于谢先生和家人还要在机场体验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对他们进行太多打搅,只是约定了让他在取车环节记录下等候时间,用以确认停车场的效率问题。根据反馈,我们了解到,再不排队的前提下,谢先生从到达停车场到坐上爱车,包括对设备进行操作的环节,取车等候一共用了13分钟。他认为:等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机器人一直没有进行工作。
与谢先生分别后,笔者又尝试了从停车场到安检口所需要的时间。从停车场走到安检口(赶飞机式快步走)用了7分多,从安检口慢慢悠悠走回来(+去个卫生间),用了近14分钟。从这个测试数据上来讲,“智能停车场”的位置还是十分便利的。
[ · 车主评价:技术前卫,但进步空间大 ]
除了与谢先生进行了沟通,我们还采访了那位等候了很长时间的GL8车主,向他们询问了对于智能停车场的看法,其中包括优缺点、隐患、未来对智能停车场的发展态度等问题。
由于临时采访的GL8车主不愿留下姓名,我们没有对这位车主进行背景介绍。但这是一位中年男士,也和许多人一样,带着家里人到机场来玩了。他向笔者表示,GL8是一辆非常大众的产品,机器人在泊车的时候却出现了bug,这让他对技术的稳定性有些担心,“虽然说这个技术是为了减少我找车位时间的,可是如果遇到(机器人)不能识别的时候,会给我带来很大困扰的。”
第二位我们的好友、车主大可可则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评论,这项技术的优点,是在与它提升了车位的使用效率,智能泊车时的速度也比较快。然而问题也相对明显,一是停车场没有划分等候区与取车区,车库外面就是正常的停车楼道路。一旦车流量增大,会影响公共道路的运行。
其次,取车还要把车从车库里倒出来,对于技术一般的司机,也是个难题。而且四个(停取车)门都离得很近,如果在车流量大的情况下,取完车怎么出来还是个问题。
第三,取车速度太慢了,谢先生停车用了5分钟,但取车等了13分钟,他说:“机器人就是不过来取车。“初步判断,这个问题可能是计算机算法的问题。谢先生表示:如果能在效率上进行提升,实现停取车2-3分钟一辆的话,他会愿意再次使用这个智能停车场。
小结:采访完两位车主,我们了解到,大兴机场智能停车场整体的技术水平是十分优秀的。但可能在技术方面还有一些“水土不服”,在规划方面,似乎也有一定提升空间。
[ · 强力的竞争者 代客泊车VS机器人智能泊车 ]
有需求就会有商机,在智能停车出现前,我们又是如何帮助赶时间、不想找车位的车主停车的呢?通过资料搜索,我们注意到,北京国际机场有一项“代客泊车的业务”。
这项业务的内容是:代客泊车公司会有专人在机场等待客人,与客人见面,签订相关协议后,替客人把车停到自家的停车场,在约定时间再将车开到航站楼,交还给车主,不仅便利、停车的价格也比机场停车还要便宜。尽管现在智能停车场在试运营期间还没有收费,但是随着停车场开始收费,要给停车楼交钱(1小时10元)外,车主还要给智能停车场交一份钱(价格尚未披露),这样的价格如何与成本更低的人工泊车进行对抗?还有待观察。
此外,如何规避在智能停车场中小概率发生的刮蹭事件也是个问题。如果在RAY机器人发生故障造成车辆受伤,那么是否有法律条文对车主的权益进行保障?至少在现阶段,我们没有看到LTS MART公司与停车的客人签下相关的合同协议。
总结:本次大兴机场之旅让我们对智能停车场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到了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听说这家公司近几天已经停止了试运营,开始调试技术,进行规划。在未来,期待着更加高效的智能停车场带给我们更好的体验。
本次搜狐汽车·黑·客和大家一起体验了大型机场的“机器人泊车”技术,在了解高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潜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未来,我们将继续为您关注更多有趣、有料的汽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