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再回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微信扫码,直接一次看完附近所有城市低价
(附近城市均有经销商可售卖至本市)
2019年底是个敏感节点,因为再过一个月,新能源积分就要正式实施,因为要来真格的,各个传统汽车企业在下半年加紧了纯EV车型的投放上市,但远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密度。不止一个行业高层说,目前新能源积分供应远大于市场需求,意思是通过购买积分的办法,依然可以潇洒地卖汽油车,所以,用积分逼迫传统车企投身新能源的做法,目前看也不灵,专家们猜测,调整新能源积分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下一步。
2019年车市遇寒,新能源销量普遍不达标
2019年汽车销量整体下滑,预计比上年下滑4.1%或更大,不过新能源算是个硬需求,一来限牌城市可选择性不大,二来网约车大多会考虑新能源汽车,尽管如此,2019年新能源销量并不达标。
各种正规非正规预测,2019年新能源汽车,少则占总量7%(175万辆),多则达到300万辆,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98.3万,占比4.8%;而保监会交强险数据显示,前10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71.3万辆,占比3.5%,应该说,这个数据更准确点,因为要上路必须买交强险,除非自卖自买,但随着补贴越来越低,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了。
还有个数据比较有意思,保险会数据显示,上险前十的城市,基本都是限牌城市,占总量的近50%,除去其它非限牌城市网约车的数量,正像小鹏汽车何小鹏所说,个人主动消费新能源车的意愿并不强,全年估计也就20万辆规模,和美国相近,所以,年销过百万的电动车销量,存在虚高现象。
2019年新能源融资难,财务普遍不自由
有中国特斯拉之称的蔚来汽车,2019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除了车主超级VIP待遇(体验店特权、换电服务、移动充电等)和电池自燃之外,就是坎坷融资之路了,先是北京亦庄后是浙江湖州,但情况都不明朗,在中国最被看好的新能源车企,也遇到了资金周转和逐渐被资本不信任的问题。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融资难,财务不自由是普遍的现象,而造车又是个烧钱的项目,研发和生产动辄上百亿投资,再要去各大城市CBD搞什么形象店、贴心服务,显然一两轮投资都玩不转,最重要卖电动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赚钱,售价高如特斯拉、蔚来等,即使加上补贴也在亏钱,盈亏平衡点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7月份的补贴新政,对本就没什么钱的造车新势力算是极大打击,没了好几万的补贴,卖一台电动车亏一台,不卖更亏,到底该怎么办?广州车展少了很多新势力来参展,为生计发愁是普遍现象,其实,不论小鹏、威马、蔚来、拜腾、天际、理想等,都面临怎么在不赚钱的情况下把局面维持下去。这里面,小鹏汽 车目前是资金最充裕的,因为刚刚融到一笔约30亿的资金,但这种无源之水的财务自由也不够踏实。
特斯拉国产化挺近,给新势力造车最后的坚强
特斯拉国产了,这是2019年末新能源汽车的大事件。站在特斯拉的角度,无疑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不管中国市场的电动车虚高也好,有无补贴也罢,销量预计不会差,跟美国市场一样,总有一部分有钱人喜欢新奇的汽车,喜欢豪华电动车开创品牌的特斯拉,如果在中国能有十几万年销量,规模效应就会呈现,谁再说造电动车不赚钱就会被打脸了。
传统车企在2019年最后关头,相继推出新车,奔驰的
EQC)、奥迪的
e-Tron)、福特的
领界EV)、本田的VE-1、日产的
轩逸)EV等,开始在各个层级的电动车市场占坑,选择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奇怪,这些车企依然主打操控和品质,对续航似乎不是太上心。
最后,我们发现,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电动车最大的卖点,集中在续航、网联配置、售价这几个方面,跟传统燃油车的定位和形象基本没太大区别。造车新势力们,今年还没有混出名声的,明年想博出彩的机会更小,也许,特斯拉未来可期的成功,会是头部造车新势力最后的坚强。
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网联技术是大贡献
5年前数数造车新势力,大大小小至少四十家以上,现在有车可造的,恐怕两只手就能数过来,但不管是真泡沫还是假泡沫,回看这几年,互联网造车对整个汽车行业也有好处。首先是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目前十几万的车,都有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对于减轻驾驶负担和增加行车安全性,都是大有好处。L3级也在孵化中,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体验到,这得感谢那些互联网车企在这一领域自上而下的技术倾轧,逼迫传统车企加快技术普及速度。
网联技术也在2019年快速发展,把汽车连接到生活中,用手机控制汽车,用语音和汽车交流等,5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如今有些车已经可以初步实现,彻底把车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确实带了很多用车便利。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一番积极推进,基本上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恐惧感淡化了,想想以前,大家对混合动力汽车都难以接受,无疑,这是帮了混动的忙。电动车热冷却下来后,混动可能会是新的热点,被重新捡起来。
总结
未来几年,很可能是合并重组的阵痛期,传统车企的产能过程,裁员撤厂此起彼伏,加上新能源车企的供大于求,能想象出明年可能迎来淘汰赛,看美国和欧洲市场,没有哪个地区能有中国如此多汽车品牌,新能源热已经趋于理性,资本也逐渐没了热情,共享单车现状可能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大多数都被吞并或者抛弃,笑到最后的可能还是传统车企,以及不多的几个头部新势力。
种种迹象表明,不少商用车企开始转向氢燃料电动车,试图从这个方向打开新世界大门,这也是大多数车企更看好的方向。新能源品牌格局将如何,传统车企大肆涌入后,新势力造车会不会一触即溃?或是倔强地生长,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明年就有答案。